今天是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首页 > 论文数据 > 社会科学 >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想象与实践悖论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想象与实践悖论

周琦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91)  

摘要: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国剧运动意指1926年前后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闻一多等留美学生归国后开展的一场短暂的戏剧艺术实践.国剧运动派的"初心"是试图在中西跨文化视域中重新评估和定义中国旧剧的价值,以实现民族文化传统的再生产,这是一种建构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想象的过程,也是在"西强东弱"的国际格局中重建东一 西方权力结构重要的探索性尝试.在理论上,国剧运动派力图融合中西方戏剧的"写实/写意"传统,建设具有"中国性"的民族戏剧,然而这种对于文化差异性的强调难免落入"自我东方化"的陷阱,也导致了"国剧"的民族性理念在其文化价值的论争中解构了自身.在实践中,由于国剧运动派对本土的文化环境缺乏深度考量,以及在"国剧"办学方针上的含混和剧本创作上的薄弱,导致国剧运动最终游离于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流.然而,在百年后文化复兴成为主流叙事的今天,国剧运动对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想象与实践悖论,为我们如何集成和创新中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格局中的中西方文化关系提供了更为深刻的意义维度.
学术争鸣 发布观点
扫一扫 关注我们